如何推動“人工智能+”行動落地?技術與場景融合是關鍵
近日,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這是國家層面首次就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發布系統性指導文件,標志著我國人工智能發展進入規模化商業化應用的新階段。
與此同時,“全國工商聯人工智能委員會2025年度工作會議”與AGIC深圳(國際)通用人工智能大會同期召開,重磅發布《人工智能發展倡議》,號召民營企業發揮主力軍作用,推動“人工智能 +”戰略落地。作為中國信通院認證的“大模型應用交付供應商”,金現代積極響應國家戰略、全力助推AI商業落地。公司董事長黎峰以首批全國工商聯人工智能委員會委員的身份,與眾多行業專家、學者及企業代表共同參加本次工作會議,深入探討人工智能發展未來。

全國工商聯人工智能委員會2025年度工作會議
“人工智能+”行動路線圖明晰
技術演進趨勢下,人工智能通用能力顯著增強,已然具備向各行業各領域融合應用的條件。此次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為“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了清晰的路線圖和階段性目標——從重點領域突破,到形成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再到全面步入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發展新階段。

“人工智能+”行動階段性目標
實施“人工智能+”行動是一項系統工程。如何實現上述階段性目標?
《意見》圍繞行業應用需求和基礎能力供給協同推進,提出一系列政策舉措。一方面,以行業應用需求為牽引,開展“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產業發展、消費提質、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全球合作6大行動,前瞻謀劃“人工智能+”工作著力點。另一方面,以硬基礎和軟建設為保障,統籌發展和安全,夯實模型、數據、算力、應用、開源、人才、政策法規、安全8大支撐,系統構建人工智能基礎支撐體系。
技術+場景,助推人工智能落地
與十年前的“互聯網+”行動相比,“人工智能+”行動更注重技術與場景的深度融合,強調人工智能對產業轉型的實質推動。金現代董事長黎峰表示,“公司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創新應用,正是聚焦于電力、軍工、制造等產業應用,完全契合《意見》中‘推動人工智能與重點領域廣泛深度融合’的要求。”
以工業領域為例,《意見》指出要推動工業全要素智能聯動,加快人工智能在設計、中試、生產、服務、運營全環節落地應用。著力提升全員人工智能素養與技能,推動各行業形成更多可復用的專家知識。推廣人工智能驅動的生產工藝優化方法。深化人工智能與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增強工業系統的智能感知與決策執行能力等。
對此,金現代認為,找準工業領域人工智能落地場景的關鍵,在于識別企業數字化系統中仍依賴人工處理的節點,并評估AI替代的可行性。“尤其應聚焦那些復雜性強、高度依賴知識與經驗的業務場景,可通過AI實現精準感知、參數優化與智能決策。”黎峰強調,公司在千行百業落地AI的實踐表明,只有將AI技術切入工業生產經營的“咽喉”環節,才能真正幫助企業實現提質、降本、增效的目標。比如通過AI智能預測電廠燃煤鍋爐產生的氮氧化物(NOx)含量,實現噴氨量優化調節,降低污染物排放超標風險與運營成本;通過AI幫助面粉廠快速找到成本最低的最佳配麥方案,大幅減少配麥所需的人力投入,顯著提升面粉廠盈利能力等等。
總而言之,“人工智能+”不僅是一項技術工程,更是一場系統性的產業與社會變革。只有政策引領、技術支撐與場景落地三者協同,方能共同推動我國人工智能進入高質量融合應用新階段。